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搜索
计算机学院(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简介
北京邮电大学1977年开设计算机通信本科专业,1985年成立计算机工程系,1998年成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2008年,按照“学科归位”的原则,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等六个单位计算机学科的资源重新整合为计算机学院。2020年,将原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网络技术研究院调整、合并组建新的计算机学院(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并支撑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邮电大学)。
学院动态
成功发射!北邮一号卫星入轨成功!

北京时间2023年1月15日11时14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以“一箭十四星”发射方式,成功将包括北邮一号卫星在内的14颗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据悉,北邮一号卫星发射升空后卫星正常入轨,遥测参数正常,太阳翼、天线均展开正常。

DEA0

图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北邮一号作为“天算星座”的首颗主星,由北京邮电大学联合长沙天仪研究院研制。其主任务是构建天算星座的空天计算在轨试验开放开源平台的核心节点,并部署试验任务,如分布式星载AI推理、星载5G核心网V4、基于eBPF的轻量化网元、星地链路可靠性测试、星载网络协议代理、星地意识传输、实时视频流传输、星地链路传输性能测量等

作为北邮在空间技术合作交流的窗口,北邮一号卫星基于其强大的云原生能力,为多所国内知名高校和企业提供了搭载服务,同时将为我校师生更好开展星地计算与网络方面的研究与探索提供良好平台,如:计算机学院(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马华东团队的面向低时延物联网场景的“星-地”链路自适应传输、乔秀全团队的低轨卫星场景下基于AI的视频流传输、徐鹏团队的卫星应用能力开放平台和兄弟学院提供了搭载服务,以及计算机学院英才计划学员、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唐樱溪同学(指导老师为王尚广教授)的基于目标识别与地理信息融合的灾害区域检测等。


C27E1

北邮一号卫星实物图

5A723

  北邮一号卫星校内载荷搭载方案说明会

105F3F

计算机学院(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学生邢若粼、周平乐和张恒

在开展北邮一号卫星热真空测试

D4C6D

邢若粼在开展北邮一号卫星载荷软件系统调试

B30B9

计算机学院(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王尚广教授(右二)指导北邮一号卫星研制

A5387

邢若粼(右一)和周平乐(右二)主持北邮一号卫星出厂评审

北邮一号的成功发射是继天算星座“宝酝号”和“创星雷神号”两颗辅星(先导星)基础上的重要进展。天算星座是由北邮计算机学院(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王尚广教授团队发起,联合多家单位共建的一个开放开源的空天计算在轨试验平台。天算星座一期6颗卫星,包括2颗主星(北邮一号)、2颗辅星(宝云号、创新雷神号)及2颗边缘星(丽泽一号、TY20),计划2023年星座一期完成建设,主要科学试验任务包括6G核心网系统、卫星操作系统、卫星数联网、新型器件与载荷测试、联邦学习与AI加速、星载服务能力开放等。另外,天算星座一期建设还包括测运控一体化中心、星地云计算中心、服务能力开放平台等。

央视《大国基石》栏目报道天算星座与中国移动科研合作攻关

作为天算星座一期的主星,北邮一号的成功发射标志着天算星座一期建设的主体任务已基本完成。王尚广教授表示,北邮一号的成功发射,践行了天算星座“面向国家需求,瞄准国际前沿,立足产学研用,坚持开放开源、争创国际领先、服务人类社会”的定位,高校通过0到1的前沿技术试验验证,引导产业跟进夯实1到10的技术产品,产品从10到100的完善才是国家参与全球博弈的信心和力量来源。

北邮一号卫星通过将云原生技术体系应用到卫星上,并通过攻克功耗散热失衡下的容器轻量化、星地网络协议兼容性、整合星载交换技术及卫星异构设备管理等关键技术挑战,使北邮一号卫星具备了载荷服务化组合能力,有效解决了传统卫星载荷不兼容、软硬件难复用、技术迭代慢导致的难以满足用户的业务多样性和试验的及时性需求等问题。

47873

北邮一号云原生卫星功能示意图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