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搜索
计算机学院( 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 )简介
北京邮电大学1977年开设计算机通信本科专业,1985年成立计算机工程系,1998年成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2008年,按照“学科归位”的原则,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等六个单位计算机学科的资源重新整合为计算机学院。2020年,将原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网络技术研究院调整、合并组建新的计算机学院(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并支撑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邮电大学)。
学院动态
我院戴志涛教授获首届教育部-华为“智能基座” 优秀教师奖励计划

2020年9月,在教育部领导下,华为公司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获批计算机类、电子信息类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高校合作,布局建设首批72所“智能基座”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基地。“智能基座”项目把华为在鲲鹏、昇腾、华为云等技术领域的知识与高校信息类专业课程相结合,截止2021年底,共建设了72个“智能基座”教学实践平台,超过2000名教师参与到“智能基座”项目,推动了1300+门次课程融入鲲鹏/昇腾等最新产业技术,覆盖超过20万名学生。

为深入推进教育部-华为“智能基座”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基地的建设,表彰基地建设过程中表现突出的老师,华为公司支持开展“智能基座”优秀教师评选工作,设立教育部-华为“智能基座”优秀教师奖励计划,成立管委会。经评审委员会认定、管委会主任审,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戴志涛教授成为首届获奖者之一。

戴志涛教授在国内最先出版《鲲鹏处理器架构与编程》教材,将国际领先的鲲鹏架构引入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熟悉最先进的高性能处理器架构及其设计技术。通过引入国产处理器技术融入课程思政元素,使学生了解我国信息技术的最新进展,增强应对“卡脖子”问题、实现技术自主可控的信心。通过面向真实应该场景的实践活动打造实践育人常态化运行机制和国产信息化生态环境。开设《高性能处理器架构与编程》课程并入选教育部-华为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融入华为鲲鹏内容的课程资源、实验设计已经建设完成并交付华为公司。

戴志涛教授创立面向社会需求的学生科创社团,和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研究性实验和面向真实应用场景的创新实践四个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指导学生利用华为先进技术开发“智慧旅游导览系统”“虚拟校园”等近20个项目,累计获得“互联网+” “挑战杯”等国家级、省部级双创竞赛奖励20余项。

戴志涛教授受华为公司等单位邀请多次参加华为开发者大会、全国计算机教育大会、计算机系统能力研修班等教学论坛和峰会并做报告,推广鲲鹏教学资源。

计算机学院(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

2022年3月10日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