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搜索
计算机学院(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简介
北京邮电大学1977年开设计算机通信本科专业,1985年成立计算机工程系,1998年成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2008年,按照“学科归位”的原则,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等六个单位计算机学科的资源重新整合为计算机学院。2020年,将原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网络技术研究院调整、合并组建新的计算机学院(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并支撑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邮电大学)。
学院动态
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计算机学院学生疫情期间“知识献给山河、代码践行爱国”

2020年的春天,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在居家学习之余,以绵薄之力投身于抗疫工作;他们学以致用,运用专业知识为基层防控贡献科技力量;他们服务社会,用青春热血激发抗疫正能量。疫情防控期间,他们遍布祖国各地,奉献着新时代青年人的力量,将学到的知识献给山河、以一行行代码践行爱国,绽放着青春绚丽之花。他们就是——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学生志愿者。

“利用专业知识参与抗疫,是我能做的最好的事了

疫情发生以来,计算机学院结合“使命在肩,奋斗有我”主题教育活动开展,号召各学生支部和学生党员发挥自身所学专业知识优势,为各地的抗疫工作发光发热,奉献力量,全院学生党员积极响应,涌现出了许多感人至深的先进典型,激励并带动周围同学积极投入到这场“全民抗疫战”当中。

计算机学院2017级本科生邢惠锋在完成线上学习的同时,勇于担当,敢作敢为,想方设法为抗疫做出贡献。疫情期间,尽管到了学业最重、压力最大的大三下学期,但是他主动作为,他向所在社区领导表示,只要有需要,他会尽己所能,为社区抗疫工作做点贡献。

当邢惠锋了解到自己所在的济南市历城区保利花园社区,因为疫情期间采集人员信息的方式较为传统,导致社区工作人员在信息采集上花费大量时间这一情况后,他主动找到社区管理人员,表示自己能够利用所学专业知识,借助自己开发软件的专业特长帮助社区解决这一燃眉之急。在受学院和辅导员老师的支持鼓励之后,他立即行动起来。为了尽快开发软件并投入使用,以实现社区信息化管理的高效,邢惠锋组织了计算机学院2017级李国英、朱澄亮、王可欣、魏来4名同学组成了研发团队,合作开发有关抗疫信息采集软件。他说:“医学救治方面我们不专业,很难到抗疫一线去,但是,利用专业知识参与抗疫,是我能做的最好的事了。”

1.jpg

他们团队的工作得到了学院领导和老师的高度认可和大力支持。指导老师邓芳老师、辅导员闫博老师通过网络远程为同学们提供专业上的指导和帮助。最终,经过两个多星期的努力,他们完成了集社区服务、管理为一体的网格化居民信息管理系统。这套包含20余项功能的系统,在投入使用后得到了社区工作人员的认可和高度赞扬。保利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高孟新高兴地说:“有了这套系统,以后工作效率可以大幅提升,我们社区的信息化管理上了一个台阶。”

2.jpg3网格化居民信息管理系统.png

整个疫情期间,计算机学院紧跟上级部署,积极动员广大学生结合学院学科优势和专业特长,以各种形式积极参与到疫情防控工作中。在学院的号召下,全院已有百余名青年参与到社区防控一线中,为基层防疫做出了积极贡献。像邢惠锋这样利用所学专业知识为社区做贡献的同学不计其数,他们在疫情防控中忙碌的身影,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作为北邮学子,理应为家乡为国家贡献力量”

景峰是计算机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同时也是一名学生党员。在疫情发生时,他时刻关注着疫情形势,思考着能否通过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为抗击疫情贡献力量。也就是在这时,他接到了他曾经实习过的单位——辽宁省营口市信息中心的消息,希望他作为志愿者参与数据分析抗击疫情的工作中。景峰当即同意,并第一时间做好准备,迅速行动。他说:“作为北邮学子,理应为家乡为国家贡献力量!作为学生党员,能够以专业知识投身到抗疫一线中,是义不容辞的事!”

4景峰同学参与工作任务讨论(左一).jpg

为了防控疫情,营口市政府紧急启动了正在建设中的数字营口管理中心,以志愿者身份工作在营口市信息中心的景峰,主要负责对疫情原始数据的整理与分析、建立数据库的基础表格等工作,以强化对疫情数据的大数据归集和分析,为领导决策提供支撑。景峰所在团队夜以继日地奋斗在岗位一线,不间断地对疫情进行溯源和监测。他们不惧困难,勇于担当,乐于奉献,通过踏踏实实的工作,用大数据技术强力支撑抗疫,为当地疫情防控工作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景峰同学的感人事迹,也被辽宁卫视、辽宁日报等媒体予以报道。

5营口市信息中心.jpg

回顾那段不分昼夜艰苦奋战的日子,景峰感慨道:“能够通过所学知识服务社会,在疫情期间坚守在抗疫一线,是我的荣幸和骄傲,也是我们北邮学子奉献社会所应该做的!”通过这一次的志愿服务,使他认识到知识报国的重要意义,他表示,今后将更加努力,将所学专业知识运用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践中,奉献社会,报效国家,报效人民。

“虽然我们不能亲赴一线,但处处都可成为一线”

“这个程序相当于一个随机题库,题目基本上不会重复,还可以自己设置难度。”前段时间,计算机学院本科2017级学生李子健在学习之余,忙活的不亦乐乎。整个疫情期间,作为志愿者的他,和北京市的小学生妞妞结成了对子,每天都要给妞妞上两个小时左右的辅导课。当得知对接的孩子妞妞的数学基础比较薄弱,李子健花费四五个小时,编写了一个可以随机生成四则运算的小程序,帮助妞妞进行运算练习,使她在新学期尽快进入了状态,大大提高了学习效果。

6李子健同学在编写程序.jpg

妞妞今年上五年级,妈妈是一名坚守在抗疫一线的护士,妞妞的课业学习是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妈妈最关心的事情。报名“手拉手,共战疫”一线医护人员家庭关爱计划,李子健通过自己的努力让疫情一线的医护人员解决了家庭的后顾之忧,受到一线医护人员的高度赞扬。

“希望能为我心目中的英雄们送去我的一点帮助,为早日战胜疫情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虽然我们不能亲赴一线,但处处都可成为一线!”总结前段的志愿活动实践,李子建如是说。疫情以来,计算机学院多次号召学生,通过各种方式积极参与,为抗击疫情贡献力量。正是响应学院的号召,也正是基于帮助一线抗疫人员的理念,李子健积极参与到志愿活动中。他说:“我希望利用自己在专业上的优势来支持医护人员家庭,医护人员在这次疫情中付出了很多,希望我们的行动能够保证他们安心在一线工作。”

7李子健同学开发的计算练习小程序.png

整个“战疫”期间,像计算机学院的邢惠锋、景峰、李子健这样通过各种方式无私奉献的北邮学子还有很多,他们只是众多志愿者的代表。在学校校园,他们是普通学生,他们认真踏实地学习专业知识;在抗疫时期,他们挺身而出,成为了“战疫”志愿者,学以致用,服务社会,奉献社会,为抗击疫情做出自己的贡献,焕发出青春的光彩。“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广大学子将“不惧风雨、勇挑重担,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