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29日,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20名全额资助的本科学生在计算机学院副院长欧中洪老师的带领下前往英国剑桥大学参加2018年暑期剑桥大学“人工智能+大数据”学术发展课程。本次课程为期15天,同学们入住剑桥大学悉尼·苏塞克斯学院,参与了10余次关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学术讲座,开展了数次英国文化研讨会,在项目过程中参观了世界一流名校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并参观了英国议会大厦、英国国家美术馆等历史和文化景点,深刻感受英伦文化及英国历史。
同学们在剑桥大学国王学院内合影
数十场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学术讲座均由剑桥大学在职教授、业界专家所授,同学们体验到世界一流的专业及文化课程培训。既有介绍人类认知与人工智能区别的入门课程,也有通过大数据分析来研究人类心理的深入课程,其中最受欢迎的是关于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的算法课,大家从中获益匪浅。在授课过程中,老师非常注重与同学们的互动,常常与同学们进行交流,让大家阐述个人的观点和看法。在授课结束,每位老师都会给大家时间来思考和提问。“老师在上课时,从未打算将所有问题解释明白,我们期待学生们有自己的思考和理解”一位剑桥老师如是说。剑桥本科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这种思考不仅是独立自发的,更是多元辩证的,有很好的深度和强度,从而使毕业生拥有优秀的思辨能力,有良好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论他们将要面对的是什么。行走在剑桥,我们时刻在观察,也从未停止思考,剑桥的课程学习引领着我们走进了人工智能和大数据这一个前景无限的新世界,也期待着我们能够更加深入,成为推动其往前发展的一份力量。
同学们聆听Ms. Nicola Clayton和Mr. Clive Wilkins的讲座
Barry Phipps在讲述西方艺术和宗教文化的关系
与此同时,同学们还被分成五人小组,全程和剑桥学生一起学习,接受专业指导和培训。这些助教都是在剑桥大学读硕士和博士。每隔两天每个小组会召开一次组会,用于交流学习心得以及讨论最终汇报展示的题目,汇报展示主要围绕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某一个方面,比如人工智能对人类的影响、深度学习在医疗影像方面的研究进展等。与助教的讨论会是一次次有趣的中外文化沟通,同学们在交流讨论中,提高了自我表达能力,阐述了各自新奇灵感,收获不同思想碰撞的火花,锻炼了团队协作能力。
同学们与指导老师讨论选题
在最终的展示上,每一组都有充分发挥了各自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同学们在展示中讲述了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数据分析挖掘等多方面知识,涉及到智能交通、智慧医疗等生活的方方面面,评委们也给出了很高评价,认为大家能在短短两周内给出如此高水平的汇报让人印象特别深刻,高度肯定了北邮计算机学院学生基础扎实、学习勤奋、态度端正。
同学们在做汇报展示
此次剑桥大学暑期课程的学生来自9个高校共36人,最后的项目展示共设立四个最佳个人和一个最佳团体,计算机学院的学生共赢得了其中三个最佳个人和一个最佳团体。最佳个人分别为:大一学生郑莘、大二学生王贞仪、大二学生邹稷,最佳团体为计算机学院大三团队(曹博希、旷锐锋、杨正浩、张琪、李佳钰),代表了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的形象,为学院争得了荣誉。
计算机学院大一学生郑莘获得最佳个人
计算机学院大二学生王贞仪获得最佳个人
计算机学院大二学生邹稷获得最佳个人;
计算机学院大三团队获得最佳团体
在学习之余,同学们也参与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领略了伦敦别样的英伦风情,感受了牛津建筑的气势恢宏,欣赏了《阿拉丁》赏心悦目的歌舞,观看了黑暗幽深的莎士比亚戏剧《麦克白》,也在剑桥科技园欣喜地看到了中国公司的身影,参观了坐落于剑桥一角的李约瑟研究所,李约瑟博士是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研究者,其著作的34卷长篇巨作《中国科学技术史》在促进西方国家了解我国科技文明方面功不可没。与此同时,欧中洪老师还联系了北邮在剑桥的校友苏里老师、张萌博士、叶南阳博士给同学们传授做科研的心得体会、申请剑桥大学的经验等,同学们纷纷表示深受启发、受益匪浅。
同学们与北邮校友剑桥大学的苏里老师、张萌博士合影
在剑桥,大学与城市融为一体,在这样一个没有围墙的学术殿堂里,我们见证着思维的碰撞、学术的翩跹、文化的包容,鲜明的生命力和古老雍容的建筑相得益彰。这所学校顶尖的水准来自八百年的历史积淀、各个学院长期不懈的努力、多元的面貌与氛围、给人自由的考核制度。这一切构筑着秩序与美。
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正在建设世界“双一流”学科的征程中飞速前行。本次剑桥大学暑期学术发展课程只是计算机学院国际化的一个缩影,未来会陆续推出更多国际合作项目。相信有了多层次、多模式、高水平的国际合作,计算机学院的国际化水平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推进计算机学科的“双一流”建设达到更高层次。祝愿计算机学院的明天更加光辉灿烂。
计算机学院
2018年8月18日